中学化学老师教过
浓硝酸要用棕色瓶子避光保存
因为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那用绿色瓶子装啤酒也是怕分解吗
可为什么白酒又是用透明瓶子装的呢
Q1:为什么毛巾越用越薄却越来越硬?
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原本蓬松的毛巾会变得坚硬、粗糙。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有些自来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较高,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但会给毛巾带来麻烦。水中的钙、镁离子可以与肥皂中的脂肪酸钠相互作用,形成不溶于水的钙、镁脂肪酸盐粘附在毛巾上,导致毛巾变得越来越硬。
此外,自然风干的晾晒方式也会对毛巾的硬度产生影响。微观上棉毛巾由棉单纤维组成。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纤维之间存在毛细作用。
因此在晾晒过程中,纤维间的距离会随着水分的降低变小。研究小组模拟了自然条件下干燥毛巾的过程,发现仍有约8%的水以结合水的形式留在上图所示区域。这样形成的棉单纤维交联结构让毛巾硬度发生改变。
并且实验表明,通过加热除去晾干毛巾中的结合水后,毛巾在触觉和视觉上恢复了柔软和蓬松。
Q2:为什么啤酒瓶颜色是绿色棕色的,而白酒瓶子就是透明的?
其实就是因为绿瓶子装啤酒是传统。
玻璃瓶装啤酒是从19世纪才出现的。最开始制造玻璃的工艺不是很精湛,原料中的亚铁离子很难被去除,玻璃瓶子自然就绿了。后来工艺上去了,能去除这些杂质了,可成本也上去了,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绿色酒瓶可以延缓啤酒变味,因此用绿色瓶子装啤酒就成了啤酒的传统。人们专门生产添加了氧化亚铁和氧化铬等染色剂的绿瓶子。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人们发现棕色瓶装的啤酒放置长时间也不变味,这是因为棕色瓶可以避免光照的影响。
光照条件下,啤酒花中的苦味成分草酮会帮助合成核黄素,同时,啤酒中的异阿尔法酸会和核黄素反应分解成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有一种类似黄鼠狼放的屁的“清香味”,因此使用能吸收大部分光照棕色瓶就成了当时的潮流。不过可惜的是,二战时,棕色瓶子供不应求,绿色瓶子又收复了部分失地。再往后,随着密封技术与冰箱的发展与普及,棕色瓶子在保存啤酒方面也不再有那么大优势,大部分酒厂也就重新使用绿色瓶子了。
至于白酒嘛,由于成分不同,白酒对保存并没有特殊要求(长时间保存等升值的除外),加上瓶装白酒出现得晚,工艺也成熟了,也就不太在乎瓶子的颜色了,反而透明的瓶子更能凸显白酒的清澈。当然,也有厂商使用陶瓷瓶子就纯属厂商特色了。
最后提醒一句:健康饮酒,不要贪杯哦。(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Q3:冬天的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该怎么消除或减弱?
都说冬天是容易“噼里啪啦”的季节,这主要是因为“缺水”。由于暴露于空气中的皮肤在与水蒸气接触时可以缓慢地转移电子(不同于快速转移的电子,缓慢转移的电子不会带来触电感),所以有可能抵消人体与其它物体发生摩擦时转移的电子,这样产生静电的次数自然就少了。
而冬天的空气相对干燥,没有足量的水蒸气来帮助抵消,就更容易产生静电了。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身上穿的衣服是化纤面料的,其在与人体摩擦后能轻而易举地转走人体当中的电子,并使电子牢牢“锁”在衣服里,这就使人体长期处于“静电状态”,从而频繁产生静电(真是雪上加霜=_=)。

虽然静电不会对人体产生致命性的伤害,但一次次地被电也着实难受,有什么好的预防策略呢?
显然,我们可以增加皮肤表面的湿度,涂保湿霜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穿衣时避开化纤而选择棉质衣物也是极好的(棉的亲水性较好,能通过吸收水分转移电子)。若想做到100%消除,也是有办法的:手持一个木制品,让木制品先与易产生静电的物体(比如金属)先接触几秒,这样也能使电子发生缓慢转移,待俩物体的带电量平衡后,静电就自然地被消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