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孩子们会收到来自长辈的红包,这其中也包含着,长辈对于晚辈的美好祝福。
虽然说我国各地区春节红包的金额有所不同,但是发红包的风俗却一直都有。那么,在国外的孩子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他们是否也会有红包拿呢?
此前在网络上,有网友总结了国外的孩子们是如何过新年的。加拿大的孩子在新年的这一天会纷纷外出,用雪筑起雪墙,然后在冰天雪地里快乐地唱歌跳舞。父母们完全不担心孩子会怕冷,他们会任由小家伙们拿着小铲子在室外堆雪。在加拿大,一家人堆起雪墙有驱除妖魔鬼怪,保护家人平安的寓意。
在英格兰,孩子们在过年的前一夜会被父母把小脸抹得乌黑,然后顶着乌黑的小脸蛋儿去给亲友们送祝福。等到孩子们来到亲友家里后,他们会直奔火炉旁,然后拿起煤块往火炉内投掷。这时候,亲友们便会夸奖孩子勤劳,并且祝福他们以后的生活会兴旺发达。
在丹麦,孩子们过年的方式更为特别,家长们会为其准备一些不常用的盘子,然后让孩子摔碎。当然,摔碎的时候也比较有讲究,一般是朝着别人家的正门摔过去。如果家门前的盘子碎片多,则意味着这一家人的人缘比较好,新的一年会非常走运。
在日本,孩子们过新年的时候并没有红包收,家人们会特意为其准备一条毛巾,并且在毛巾上面写上名字。是不是很奇葩?
除此以外,家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准备赠送亲友的毛巾,临出发之前,父母会在毛巾上写上孩子的名字,然后由孩子亲自拿上毛巾送给亲友。送毛巾的举动象征着恭贺新禧的寓意,而拿到毛巾的人则意味着一整年都会吉祥如意。
01、新年的仪式感对于孩子而言有哪些重要的成长意义?
新年的仪式感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会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意义。在新年的仪式中,孩子们对于节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也使他们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量,得到了积累和储备。了解各地不同的新年风俗,这使得孩子身上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在过年的节日氛围中,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也使得他们身上的亲情观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培养。在节日中,孩子们与长辈的情感关系更为亲密,收到了更多祝福的他们更懂得亲情的温馨。
新年的仪式感让孩子更加懂得尊敬长辈,在收到长辈的红包时,孩子们会送上自己的祝福和感谢。这样有来有往的情感交流,使得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同时也让他们更能够理解珍惜的真谛。
02、家长们如何才能够让新年过得更有仪式感?
多样的新年活动让一成不变的过节方式,充满了更多形式变化上的乐趣,同时,也让枯燥乏味的过节固有认知变得生动热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都有着更好的过节体验感。
首先,增加孩子节日准备活动中的参与度。
在过节期间,家长们可以试着调动孩子过节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在节日准备活动中的参与度。比如说教孩子包饺子,和孩子一起守岁等等。让孩子在这些节日活动中,有了较高的参与度,以后他们对于节日的认知会随之有所加深,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沉浸式的过节体验。
其次,用心发掘更加新奇有趣的过节方式。
当家长们愿意花费时间和心思去发掘新的过节方式时,孩子们自然更容易收获新奇有趣的节日体验。
即便是如往年一样,大家团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但是如果家长们对其更为用心的话,那么,这顿年夜饭也可以吃得新鲜有趣起来。只要家长肯花费心思,那么,原有的保留项目也有可能会焕发出新的乐趣。
第三:和孩子一同记录难忘的节日瞬间
节日的美好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冲淡,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对节日瞬间进行记录的话,那么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孩子的记忆,同时也会让节日的仪式感更为难忘。在不断地回味难忘的节日瞬间时,孩子内心深处的回忆也会变得愈发鲜明起来。
小王子说,生活中的仪式感可以把普通的一天变为与众不同的时刻。
所以,在节日期间,家长们应该多花费一些心思,让节日的仪式感变得更加浓郁。当大家都在吐槽过年没年味儿的同时,父母们更应该对孩子做好节日氛围感的引导。
结语: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度,长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感都会因为节日的仪式感而得到彰显。在社会节奏较快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更加冷漠疏离的同时孩子们更加需要体验节日仪式感,这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愉悦和欢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