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是离别的季节!
今天
十堰市毛巾厂正式拆除
与市民告别
彻底结束了38年的历史
今天早上8点,当机器轰隆隆地开进十堰市毛巾厂开始拆除作业时,74岁的退休职工腾秀荣正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门面房里工作,她正在给别人做条围裙,这里距拆除现场不到100米。
1971年,随家人一起从内蒙古前来支援二汽建设的腾秀荣成为毛巾厂的第二批工人。50年过去了,已从毛巾厂退休多年的她在家属楼里开了一家缝纫店,做起了缝缝补补的“小生意”。
听说厂子要拆了,不经意间,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奈和优伤。在现场设置的拆除警戒线外,一栋没有门窗、满目疮夷的4层小楼,和楼前一排布满蜘蛛网、空荡荡的宣传栏,成为了寂寞的背景板。而关于十堰毛巾厂曾经的故事,好像随着轻拂的微风娓娓道来……

1970年建厂
最早只有8个人
时光倒回到1970年,随着二汽众多工厂的陆续建设和十堰市的成立,十堰市一轻工业局决定在城区建设一个毛巾厂,以满足当时郧阳地区以及二汽工人对毛巾的需求。
从上海来的3名大学生和武汉、郧阳区等地的毕业学生,共8名青年,开始筹建毛巾厂。经过多次选址,最终毛巾厂选在上湾村一处靠山临河的农田,也就是现在的十堰市毛巾厂现址。

1971年,腾秀荣和30多名工人一起,被招进了毛巾厂,成为该厂的第二批正式工人。
“当时厂子还不叫十堰市毛巾厂,叫十堰市针织厂,后来才改名叫十堰市毛巾厂。”提起当年进厂的情景,已经74岁的老人仍然记忆犹新。厂房是大家动手建的,没有木头,大家一起动手上山去伐,没有泥瓦匠,大家都自己去抹墙。生产时没有自来水漂白,男工友们便挑着水桶到百二河里挑水,然后又一起卷起裤管跳到池子里通过人工对原料进行漂染。
整个厂只有两个车间、四台毛巾机和一台枕巾机,很多工人都是边学边做,最后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除了工厂条件差外,生活条件也很差。“住的是芦席棚,没有床,就去山上砍木头,然后做成简易床,也不用木板,铺上干草和芦席就睡了。一遇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更让腾秀荣感到害怕的是,当时还常常有狼出没。
不过,在她看来,虽然那段时间生活条件极差,但大家的精神头都很足,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厂子就有了起色。

当年,除了毛巾厂外,还有轮胎厂、皮革厂、家具厂都是十堰市重点企业。“在市领导的关心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到八十年代前后,毛巾厂就成了市里的重点企业,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规模,在十堰企业界里都是翘楚。”
九十年代初
厂里最多时有1800多人
1975年,67岁的黄立道从技校纺织班实习进入市毛巾厂,“我进厂时就有600多工人了。1982年开始大招工,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工厂工人达到最高峰。除了一线工人外,还有一些后勤等其它产业,最多的时候厂里职工有1800多人。”黄立道说,那个时候,一线工人每月工资在五、六百元,而当时,行政机关单位干部的平均工资也只有两百元左右。

“订单多,把钱打到厂里才发货。”黄立道说,那几年是厂里的高峰时期,不仅从德国引进了设备,还和上海的大厂进行了合作,生产出来的产品供不应求,厂里生产的毛巾、枕巾、浴巾等产品还出口日本和东南亚。
厂子效益好了,自然大家的福利待遇也就好了。多少年后,腾秀荣仍然记得当时厂里发放的一些福利。夏天热了,为了给大家发雪糕,厂里还专门办了一雪糕厂。冬天到了,厂里又给大家发苹果、橘子。快过年时,厂里还给大家发肉和蔬菜,甚至家里的卫生纸和做饭用的柴火,厂里都发。

而随着毛巾厂效益的提升,厂子在十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连此地的公交站名都被命名为毛巾厂站,而且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仍有7条公交线路在此停靠。
效益好了,很多人都想进这个厂。“在当时,如果哪家有人在十堰毛巾厂上班,家人都觉得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在邻居面前走路都昂着头。”很多年后,从工厂下岗的刘发记仍然记得当时他进厂时的那一幕。

然后,好景不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计划经济时期的很多工厂都纷纷关门歇业,十堰毛巾厂也未能幸免。2002年,十堰毛巾厂开始进入半停产状态,2008年,十堰市毛巾厂宣告政策性破产。
40天拆除
十堰市毛巾厂将成为历史
今天早上8点,当负责拆迁的工人进入工厂旧址时,退休工人陈正进和油桂芳正在家属楼下的凉亭里聊天。虽然距离拆除现场仅有百米远的距离,但他们也没打算去看看,在他们心里,他们认为“厂子早就没有了,也早就应该拆了,拆了之后,整个片区可以进行综合改造,也许可以改善一下我们的居住环境。”

旧址拆除的原因,一是毛巾厂厂房已经废弃多年,没有人管理,也没人维护,拆除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二来也是配合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水资源配套工程建设。同时,整个旧址拆除后,还可以整理出127亩土地,可以进行再利用。
茅箭区城改中心土地收储负责人张达计告诉记者,下一步,对于整理出来的土地,根据市里统一规划,主要是用于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配套建设用地和综合再利用土地。

记者在拆除现场看到,整个旧厂址需要拆除一些厂房外,还有办公楼、会议室、单身宿舍等需要拆除,拆除现场附近还有一些村民自建房和几栋家属楼。
负责现场拆除工作的负责人樊攀登也告诉记者,整个拆除面积有近2万平方米,厂房下面还有一条暗河,又靠近居民区,整个拆除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目前,公司已经有具体的拆除方案,争取在40天之内,将此地全部拆除完毕。


40天后,这里将被夷为平地,十堰市毛巾厂也将画上生命的句号,成为过往和历史。然而不用等太久,这里便会以一个新的身份再次回归到大家的视野。

随着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这里将规划成为“十堰春耕”片区,腾秀荣也相信,十堰毛巾厂的拆除也将是它的涅槃重生。
戳视频,最后再看一眼毛巾厂吧!
↓↓↓
回忆泛起,思绪万千
亲手盖上的一砖一瓦
第一天迈进厂门时的激动心情
那些一起调试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
时代在发展,城市也在发展
十堰市毛巾厂的故事
好像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
也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再见!十堰市毛巾厂
你好!百二河“十堰春耕”片区